高达78%的HCV相关性肝硬化患者通过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后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后24周仍存在临床上显著的门静脉高压症(CSPH),CSPH的定义为肝静脉压梯度(HVPG)≥10mmHg。这些患者仍然有失代偿的风险。但是,该人群尚无长期配对的临床和血液动力学数据。
本研究对例经过抗病毒治疗后达到SVR的HCV相关性肝硬化和CSPH的患者进行了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研究。在治疗结束后24周(SVR24)仍存在CSPH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96周(SVR96)时进行另一次血液动力学评估。
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评估。在SVR24的例CSPH患者中,有例(66%)在SVR96进行了HVPG测量。在SVR96中,有55/(47%)的患者HVPG10mmHg,53%的患者有CSPH(如果假设所有59例未评估患者的CSPH持续存在,则为65%)。高危患者(HVPG≥16mmHg)的比例从41%降低到15%。SVR后肝硬度明显下降(中位数下降10.5±13kPa),但与HVPG变化无关(肝硬度测量值13.6kPa的患者中有30%仍然有CSPH)。17例(7%)患者出现了新的其他临床失代偿,这与基线HVPG≥16mmHg和腹水史独立相关。
在随访期间,达到SVR的患者的门静脉压力逐渐降低。但是,在SVR96中,CSPH可能会在多达53%~65%的患者中持续存在,这表明其存在失代偿的风险。腹水史和高危HVPG值可识别出现新发或进一步临床失代偿的风险较高的患者。
作为肝硬化的主要并发症,临床上显著的门脉高压症(CSPH)与不良的临床预后相关。本研究中,尽管有直接作用的抗病毒药物消除了HCV,但在刚刚超过一半的HCV相关性肝硬化患者中,CSPH持续96周。尽管可以治愈病毒,但开始抗病毒治疗的CSPH患者仍存在肝并发症的长期风险,应进行相应治疗。
摘译自:SabelaLens,etal.Clinical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