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路医院共成长

作者简介:方主亭,男,副主任医师,介入放射科副主任。年本科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医院从事放射介入治疗。-年于医院硕博连读攻读博士学位。擅长:血管性(动脉或静脉)疾病(动脉瘤、夹层、血栓、狭窄或闭塞、畸形、静脉曲张等)、肿瘤性疾病(肝癌、肺癌、子宫肌瘤等)、良性前列腺增生及肝硬化门脉高压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门脉血栓的微创介入治疗。现为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专委会血管介入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分会腔静脉阻塞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肿瘤介入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肝癌专家委员会委员,医院学会肿瘤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医院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门静脉高压症专业学组委员、福建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委员、福建省医学会放射分会介入学组副组长。年被评为“首届委直属机关青年五四奖章”及“省立青年榜样”,年被共青团福建省直机关工作委员会授予“最美健康卫士”等称号,年被共青团福建省委授予“福建向上向善好青年”等称号。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福建省卫计委中青年骨干课题,福建省卫生厅青医院青年课题。发表医学专业论文20余篇,参编专著1部。

肝癌动脉栓塞对循环肿瘤细胞的影响及机制

实验与临床研究

第一部分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Buffalo大鼠肝癌模型相关特性的评价,主要是对对前期工作的补充,完善模型的相关特性。

材料与方法:通过利用转染GFP的MCA-RH肝癌细胞建立皮下瘤,通过瘤块法建立大鼠肝癌原位瘤模型30只,评价肝内肿瘤生长,影像学特点,观察GFP的优势。并与皮下瘤模型比较CTCs的数量,肺转移率及病理特点。

前期实验已通过慢病毒载体将EGFP转染McA-RH细胞株,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肿瘤细胞发射绿色荧光。为确保成瘤的成功率每个瘤块均须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是否发射绿色荧光。原位瘤模型肿瘤生长大体观察:14天时肿瘤膨胀性生长,直径约8-10mm,表面光滑、包膜完整;21天后肿瘤表面凹凸不平,突出于肝表面,可见粗大紊乱的供血动脉;肿瘤剖面呈鱼肉样,中间可见坏死区;28天时部分大鼠可见肝内转移病灶;终末期时,肿瘤与周围腹壁、网膜广泛粘连,腹腔内可见多发转移灶,肺部见多发转移灶。

..................

接下来我们来讲讲本实验的第二部分——经动脉栓塞术通过增加循环肿瘤细胞促进肝癌肺转移的实验研究。

本部分建立大鼠肝癌模型42只,造模后第14天分组治疗,每组21只。比较两组体重变化、肝内肿瘤生长变化、肝肺转移情况、肝癌局部侵袭的影响及CTCs。,开腹胃十二指肠动脉逆行插管后,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0.6ml/kg,栓塞组注入超液化碘油(0.2ml/kg)与生理盐水混悬液。

碘油后大部分碘油沉积于肝内病灶内,但周围肝组织亦有碘油沉积。肉眼观察碘油栓塞后肝表面皱缩,失去光泽,有黄色渗出物。CT扫描可见肿瘤内碘油沉积,呈高密度,但周围正常肝组织也有碘油沉积(图2-1)。对照组及栓塞组两组大鼠术前体重接近,栓塞7天后大鼠体重逐渐下降,对照组下降更明显,术后21天时体重分别为.30±10.59g及.40±6.13g,P<0.0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本实验的第三部分——探索经动脉栓塞术后引起循环肿瘤细胞增加的机制。

众所周知,TACE治疗后肝癌组织发生严重的缺氧缺血,从而导致肿瘤的坏死,达到治疗的目的。但TACE后残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edfactor-1α,HIF-1α)的表达增加。由于HIF-1α的转录可激活肿瘤细胞多数的恶性表型,其可能促进TACE后残癌细胞侵袭、转移潜能的增加。

早在年Paget提出了著名的关于肿瘤生长的“种子与土壤”学说。年Ashowsh曾报道1例因癌症死亡的患者外周血中发现了肿瘤细胞,并首次提出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tumorcells,CTCs)的概念。对恶性肿瘤发生远处转移和复发等研究认为是由外周血中存在的CTCs所致。CTCs在肿瘤的生长及转移方面起了关键的作用,已经引起研究者的极大兴趣。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CTCs定居于各个脏器从而引起肿瘤转移与复发。许多研究证明在中晚期的肝癌患者中CTCs的数量较多,可作为一个潜在的预测预后的因子。也有研究将CTCs的数量变化作为治疗应答的指标。那么经动脉栓塞(transarterialembolization,TAE)与CTCs的关系如何?

..................

最后一部分为临床研究,研究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血中循环肿瘤细胞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本部分的研究内容有以下4部分:1.免疫磁珠结合免疫荧光富集及鉴定CTCs技术的建立;2.HCC患者外周血与右心房血CTCs的数量的比较;3.TACE术对外周血及右心房CTCs阳性率及数量的影响;4.CTCs对早期疾病进展有预测价值。

我们使用免疫磁珠分选的方法检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peripheralblood,PB)及右心房血(rightatriumblood,RAB)中上皮特异性细胞粘附分子(epithelialcellularadhesionmolecule,EpCAM)阳性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tumorcells,CTCs),比较外周血及右心房血中CTCs的差异,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是否导致肿瘤细胞脱离。并寻找术前、术后外周血及右心房CTCs的最佳界值,评价其对早期疾病进展的预测价值及对至疾病进展时间(timetoprogress,TTP)的影响。

..................

我们介入科在行肝癌的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时尽量超选择到肿瘤的供血动脉,进入化疗栓塞。栓塞剂的选择很有讲究,务必做到密实栓塞,尽量减少残癌。如果有侧枝血管的供血,也要进行彻底的栓塞,以期减少残癌。另外在患者的随访时间方面,我们也做了细化。对于大肿瘤,考虑到肝功能耐受的问题,可以多次栓塞,这时候就要求患者要在1个月内再次接受治疗,防止残癌的快速增长及转移。

目前,我们除了在肝癌化疗栓塞后残癌方面进行CTCs的研究,我们也将着力于射频消融后残癌侵袭性变化及对转移复发影响的研究。

谢谢!

注:本文摘自《医路-医院共成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wkh.com/jbjs/135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