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侧支循环的建立对于缺血性卒中的预后至关重要,近年研究发现,良好侧支循环的建立可稳定梗死区脑血流量、有效减少梗死灶容积、改善缺血后脑组织损伤、缓解再灌注损伤、减少梗死后出血转化、改善临床预后、降低卒中复发风险。此外,良好侧支循环的建立还具有延长血管内治疗时间窗、预测血管内治疗效果、降低血管内治疗出血转化风险等作用。有效而便捷地评估脑侧支循环是决定大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前提条件之一。目前临床上评估脑侧支循环应用的影像学评估方法主要包括TCD、DSA、MRA、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spinlabeling,ASL)、CTA及一些新兴的影像学技术如多模式CT、高分辨率MRI等,每种影像学评估方法均有各自的优点及局限性。TCD因其可实时检测脑血流动力学变化、脑血流储备能力、无创伤、可重复、操作便捷、廉价等优点在脑侧支循环评估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意在阐述TCD在脑侧支循环评估中的临床应用意义及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
1脑侧支循环的概念
脑侧支循环即当大脑的供血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两个动脉系统间压力梯度形成时,脑内血流通过动脉与动脉间吻合支或新生血管吻合支的开放与建立进行代偿,从而使缺血组织得到不同程度的灌注改善,这些开放的血管吻
合支统称为脑侧支循环。侧支循环包括一级侧支循环(Willis环)、二级侧支循环(软脑膜动脉和眼动脉)及三级侧支循环(新生血管)。一级侧支循环是脑侧支循环最主要的代偿途径,在缺血早期迅速发挥作用,沟通双侧大脑半球、前后循环血流。二级侧支循环是正常生理状态下作用极小且非直接的代偿,在一级侧支循环不能满足脑血流灌注时开放,包括眼动脉及软脑膜动脉。眼动脉建立颈内与颈外动脉之间的联系,软脑膜动脉沟通大脑中、前、后动脉。三级侧支循环是动脉再生和生成形成的新生血管吻合支,新生血管形成较慢,一般在数天后建立。
2经颅多普勒超声对侧支循环的评估
2.1经颅多普勒超声对初级侧支循环的评估TCD可对初级侧支循环中的前交通动脉(anteri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