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诊断和内镜下分类: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HypertensiveGastropathy,PHG)是一个内镜术语,诊断依据内镜下所见。其中以McCormack分类法应用最为广泛,将内镜下PHG所见分为轻度和重度:(1)轻度:淡粉红色样斑点或猩红热样疹,黏膜皱襞表面条索状发红,红斑呈剥脱样或镶嵌图案样外观,类似蛇皮样表现;(2)重度:弥散性樱桃红样斑点或弥漫融合性出血性胃炎。这种分类方法简单易行,亦能有效预测出血发生的风险。2.PHG的组织学特点:黏膜和黏膜下毛细血管扩张,内膜局灶性增厚,可伴有炎症细胞浸润,血管的变化往往比炎症显著。
3.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门脉压力升高是其发生的最重要因素。门静脉高压时,胃黏膜血流动力学改变为高血容量和低灌注量,有效血流量相对减少,组织缺氧,局部胃黏膜组织损伤。Merkel等研究表明,PHC的轻重与门脉压力相关,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治疗或外科分流术后PHG病情明显改善。有学者认为胃壁动静脉分流异常开放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病程中并发PHG的最基本原因。PHG时胃黏膜防御机制破坏,黏液层减少,胃泌素水平升高,壁细胞数目减少。胃黏膜内毛细血管显著扩张、扭曲,固有层和黏膜下水肿,营养物质丢失和代谢障碍,胃黏膜易发生糜烂、出血。目前已很明确PHG患者对非甾体消炎药引起的损害敏感性增加。NO生成增加也被考虑为PHG可能的发病机制之一,作为一种潜在的血管舒张剂,NO在肝硬化和PHG患者中均有升高。
4.治疗:PHG可导致严重的上消化道出血。研究发现,13%的轻度PHG患者及75%的重度PHG患者可发生胃出血。目前,PHG的治疗主要集中在降低门脉压力上。主要包括:(1)β受体阻滞剂:目前仍然是PHG的重要治疗措施,研究表明普萘洛尔可降低PHG初次出血及再出血的危险性,减少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治疗后PHG的形成。(2)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一项对PHG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疗效的对照研究显示,用药48h后,奥曲肽组出血得到%控制,而血管加压素和奥美拉唑组分别为64%、59%。(3)其他药物:血管加压素和特利加压素能够降低胃血流量,在治疗PHG出血中也有一定的疗效。(4)外科及介入治疗:各种门体分流术及TIPS通过降低门脉压力,对PHG引起的出血有效,但受到患者肝功能情况的限制。肝移植可彻底治愈门脉高压,对治疗PHG亦是有效的。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个医院好白癜风医院西宁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