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
医院最新动态
普及健康科普知识
白
1
叮铃铃!
叮铃铃!
……
深夜,医院急诊预诊台电话急促响起!
一位肺部大咯血的病人,从外院马上要转诊过来!预诊台的护士立即通知急诊抢救室的当班医生。
急诊医学科当班医生梅勇医师
迅速安排急诊医护人员做好急诊内科诊疗准备
同时通知介入科值班医师做好准备
10分钟后,病人到达急诊抢救室!
▲医院急诊医学中心
56岁男性患者
有支气管扩张病史三十余年,并有陈旧性肺结核病史,此前有少量咯血病史。
而此次,患者咯血量大,从昨晚凌晨发病到医院抢救室约8小时内已经咯血约毫升。患者如果持续咯血,有可能导致窒息危急生命!
急诊医学科梅勇医师在给予患者内科用药的同时,迅速安排患者进行胸部CTA检查。
什么是CTA?
CTA是CT血管造影(CTangiography)的简称,静脉注射造影剂后行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时去掉皮肤、肌肉、骨骼等不需要显示的结构,只显示三维的血管结构和内脏结构。CTA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如冠状动脉CTA、脑血管CTA、颈部动脉CTA、肺动脉CTA等,图像清晰、诊断准确。
▲CTA图像示例
在检查完成后,介入科周卫忠副主任医师已经到达现场查看患者病情,并仔细阅读了患者的CT图像,发现患者两上肺支气管扩张明显,左上肺还有陈旧性结核灶,双侧支气管动脉均有增粗,右侧增粗更明显。
▲左侧支气管动脉栓塞前
依据患者的支气管扩张和大咯血病史、影像学上支气管动脉明显增粗,因此介入栓塞治疗显得尤为必要。
医院介入放射科主任施海彬教授在听取了患者的病情汇报后,立即指示:患者因支气管扩张导致急性大咯血,符合急诊介入治疗指征,医院急诊介入复合手术室进行介入治疗。
施海彬教授即刻安排介入科备班医护人员到达急诊介入手术室,并要求周卫忠副主任医师签订好手术知情同意书后立即实施介入手术。急诊医学科、介入科的医护人员一刻也不怠慢,完成术前准备,将患者紧急送至急诊介入手术室内。
手术开始有条不紊的实施,术中造影证实患者的双侧支气管动脉明显增粗、扭曲,远段分支血管增多紊乱,局部有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采用永久性颗粒病变血管进行了成功栓塞。
约一个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所有医护人员心放下来了,大家都松了口气。
▲左侧支气管动脉栓塞后
施海彬教授告诉仁医君,大咯血有导致窒息和生命危险,属于急诊介入治疗范畴。
▲介入手术现场
据了解,医院新大楼落成后,开设了急诊介入复合手术室,为需要急诊介入治疗的患者建立了快速通道,从急诊抢救室到CT检查室再到介入手术室,只需3分钟,大大节省了院内患者运送时间,降低了患者的搬运风险。
施海彬教授表示,目前,医院的急救绿色通道为急性脑卒中、急性大面积肺栓塞、急性创伤后大出血、急性门脉高压性消化道大出血、急性大咯血等提供了快速治疗可能,实实在在地造福广大群众,这位患者大咯血后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就是很好的例证。
施海彬
医院介入放射科主任、南京医科大学医学影像系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科教兴卫工程”医学领军人才。
现为中华医学会介入放射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常委、江苏省介入医学会候任主委、南京介入放射学会主任委员。从事介入放射学工作25年。获得省厅科技进步奖10多项,公开发表论文近篇,其中外文论著38篇。主编专著1部。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3项。已培养博士生9位,硕士生27位。擅长脑血管病、外周血管病、主动脉病变、梗阻性黄疸、良性前列腺增生以及肝癌等肿瘤的介入治疗。
更多报道,请看这里
精彩回顾
两次体检查出两枚”炸弹“,介入手术化险为夷!
卒中绿色通道|这19分钟里,他们挽救了一条生命!
新技术
他们,用放射粒子“精准打击”癌细胞!
责任编辑/周宁人
稿件来源/介入放射科
排版/邹宸璐(实习)周宁人
鸣谢/周卫忠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及时告知
医院官方平台(JSPHRYSC)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