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红教授
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感染性疾病研究室主任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四川省医学会肝病专委会主任委员
四川省医学会感染病专委会主任委员
四川省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候任会长
四川省医学会感染病专委会艾滋病学组组长
先后承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
“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传染病重大专项和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共30余项
发表论文及综述余篇,其中SC论文余篇
曾先后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1项
年获中华医学三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任VirologyJ,中华肝脏病杂志等多种杂志的编委
点击视频,观看专家解读问: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是我国肝癌发生的主要过程,您能为我们分享一下这个疾病发展过程具体是如何演变的吗?病毒感染在其中又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呢?肝炎-肝硬化-肝癌被我们称为“肝脏癌变三部曲”。所谓肝炎,指的就是出现在肝脏内的炎症,导致肝脏炎症的致病因素有很多,这包括了病毒和细菌感染、化学毒物伤害、药物损伤、酒精损伤以及自身免疫因素等。当肝细胞受到破坏、肝脏功能损害之后,就可发展为肝炎。在肝炎阶段如果患者没有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肝细胞就会持续受到损伤,导致肝脏假小叶形成、肝脏变形变硬,肝硬化也因此出现。而在所有因肝炎发展为肝硬化的患者中,5%-10%会在5-10年的时间内发展为肝癌。病毒感染可以引起肝细胞受损,病毒持续存在就会反复攻击肝细胞,导致肝硬化及后续肝癌的发生。我国是乙肝大国,现如今依旧有近万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其中有0万已经发展成慢性乙肝。而在我国全部的肝癌患者中,近90%的患者都检查出了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以病毒感染在我国肝癌发病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问:血小板减少症是慢性肝病的一个常见并发症,在病毒性肝炎的发病过程中它是如何产生的呢?与其他慢性肝病有区别吗?过去常认为肝病患者血小板减少症与脾功能亢进相关,慢性肝病患者发展到肝硬化阶段,会由于门脉高压引起压力逆向传导,导致脾脏内潴留的血细胞增多,脾内巨噬细胞吞噬血细胞作用增强,导致血小板被过度吞噬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然而脾功能亢进并不能完全解释所有的血小板减少情况,随着对慢性肝病患者血小板减少的深入研究,我们发现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在体外可直接抑制人骨髓祖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肝炎病毒直接的骨髓抑制作用也是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之一。所以病毒性肝炎导致血小板减少的机制与其他慢性肝病相比还是有所不同的。问:在病毒性肝炎到肝癌发展过程中,血小板减少会对其产生影响吗?都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慢性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血小板的形态和功能均出现明显异常变化,如血小板异常活化,聚集功能降低,血小板各种膜糖蛋白表达增强,血小板的这些异常变化与炎症因子、氧自由基损伤、肝功能损害等因素密切相关,而血小板的异常变化又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肝脏微循环障碍等生理病理变化,形成恶性循环又进一步促进上述疾病的病情进展。反之,血小板的适当管理对于改善慢性肝病预后,减缓其向肝癌的发展过程则具有一定积极的意义。
问:纠正血小板减少可以改善病毒性肝炎患者的预后,减缓其向肝癌的发展,请问临床上有什么好的办法纠正血小板减少呢?过去对于肝病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确实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主要干预措施有血小板输注、脾切及脾栓塞。但随着近期一款新药——阿伐曲泊帕在国内的获批上市,彻底打破了肝病相关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无药可用的局面,成为该领域首个治疗药。阿伐曲泊帕以其强效安全,方便持久的特点在临床上也备受医生和患者的青睐,为慢性肝病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带来了福音。
结语中国作为乙肝大国,病毒感染-肝炎-肝硬化-肝癌逐渐演变为我国肝癌发病的主要过程。病毒性肝炎除了会因导致脾亢引起血小板减少外,还可以通过对骨髓的直接抑制作用导致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与病毒性肝炎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加速了肝炎到肝癌的过程。适当的血小板管理可以打破恶性循环,改善患者预后。阿伐曲泊帕的引进打破了肝炎血小板减少患者无药可用的尴尬局面,为其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