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胃肉瘤

什么是胃肉瘤

(一)

胃肉瘤属于胃肿瘤的一种,且属于恶性肿瘤。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肿瘤的分类,(肿瘤的分类,其目的在于明确肿瘤的性质和组织来源,有助于选择治疗方案并能提示预后,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病理结果在外科治疗中有重要意义!病理检查既包括术中病理,又包括术后病理。)根据肿瘤的形态和肿瘤对机体的影响将肿瘤分为两大类,即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一般简称“瘤”,恶性肿瘤来源于上皮组织者简称“癌,来源于间叶组织者简称为”肉瘤“,胃肉瘤即来源于胃部的间叶组织。

病理结果对于外科治疗十分重要!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二)

胃恶性淋巴瘤: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约占胃恶性肿瘤的2%-7%,占胃肉瘤的70-80%,该病可见于任何年龄,45-60岁居多,男性较女性偏多,病因不详,可能与HP感染有关。

胃淋巴瘤好发于胃体中部小弯侧和后壁,始于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逐渐向四周蔓延并侵犯全层,瘤体两面的黏膜或浆膜可隆起但外观完整,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表面溃疡,出血,或胃壁穿孔。

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呕血,黑便及体重下降。查体可见贫血,腹部包块,肝脾大,恶病质等。胃淋巴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

①手术治疗,可选择胃大部切除术或全胃切除术,手术的优点如下,有根治的机会;能准确的进行临床分期;生存率较高;可防止化疗与放疗期间出现的胃出血与胃穿孔;姑息性切除可减瘤,从而增强后续放疗化疗的效果。

②化疗:术后化疗可明显提高5年生存率,根治术后应在半年内行6个疗程的化疗。

③放疗:术后放疗主要用于瘤灶穿透浆膜,区域淋巴结有转移,胃内有多中心瘤灶,切缘有瘤残留,周围脏器受累以及术后局部复发等情况,术后放疗的主要副作用为消化道出血和穿孔。

④抗HP(幽门螺杆菌)治疗:消灭幽门螺杆菌后再行放化疗,可明显提高肿瘤完全消退率。

(三)

胃间质瘤:以前称之为胃平滑肌(肉)瘤,现在将其纳入胃肠道间质瘤的范畴,肿瘤起源于胃肠道未定向分化的间质细胞,约占胃恶性肿瘤的1-3%。可见于胃的任何部位,但以近侧胃较多见,发病年龄在40-80对,性别无差异。

胃间质瘤分界清楚,呈球形或半球形,质地坚韧,表面呈结节状或分叶状。即可单发,也可多发,大小从1cm-20cm不等。按生长方式可分为胃内型,肿瘤位于粘膜下;胃外型,肿瘤位于浆膜下;壁间型,位于平滑肌间。

胃间质瘤胃内型

胃间质瘤的主要转移途径为血行转移,常见的器官为肝脏,其次为肺脏,淋巴结转移不多见。其临床表现:不典型,主要包括上腹部疼痛及不适,恶心呕吐,上消化道出血,且很多病人以上消化道出血为第一症状,上腹部肿块等。

胃间质瘤的治疗:

①手术治疗:根据肿瘤部位,选择局部切除,近端或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全胃切除术,切除线应距离肿瘤2-3cm,病理检查切缘阴性。一般不主张扩大切除范围,或进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为避免肿瘤破溃及腹膜种植,除非肿瘤生长在肌壁内直径小于2cm,一般应避免腹腔镜手术。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50%。

②药物治疗CD阳性的病人对络氨酸激酶抑制剂甲磺酸伊马替尼有较好的疗效,具体适应症:复发转移的患者;不能手术的患者;中高风险的术后患者。胃间质瘤对传统的化疗药物不敏感,根治性手术后患者无需进行传统化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wkh.com/yfbf/1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