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WICC2014长城会青年特色研

“青年医师的研究成果让人欣慰,也带给现代医学更多视角和思考。很多大众健康问题和特殊人群,作为多年临床医生的我们,却   来自国家心血管病医院、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医院、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等的杰出青年医师、医院心血管疾病专家及多家媒体出席发布会。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胡大一主席总说,学术发展和临床进步终究要靠年轻的一代,“他们是未来的希望”。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年医师走上学术舞台,长城会青年特色研究发布会上,来自不同地区、不同专业、不同视角的特色研究让与会者耳目一新,发人深思。

  “大体重运动员的‘壮’不一定是好事儿,因为他们有较多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郭建军在会上说。运动员是健康和力量的象征,很少有人了解他们面临的疾病困扰,更不提进一步研究。而郭建军开展的“大体重运动员心血管健康状况调查”让特殊人群的健康和科学规律的运动再次走进公众视野。

  本届大会英文演讲比赛一等奖获得者王凡则表示,其主持的有关血脂达标的DYSIS-China研究亚组分析显示,我国心血管风险较高者,血脂达标率反而低,且入选人群中4成患有代谢综合征。这一研究获得与会专家的高度肯定。

  “能够看好病即成为好医生、能够做好科学研究即成为科研人才。”这是老一辈医学家留给青年医师的忠告。70、80后的青年人思维活跃、视野国际化,是各科研团队走向成功的保证。青年医师要坚定信念,认真钻研,勇于创新,投身医学事业,肩负起促进医学发展的历史责任和重要使命。

  青年医师是医学发展的未来和希望。医者大任,铭记于心,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DYSIS-China研究:我国心血管风险较高者,血脂达标率反而越低

  医院王凡等分析了入例国人的血脂数据,发现我国有代谢综合征的人患者血脂达标率较低,有糖尿病、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病的患者与血脂达标率低有关。

  王凡介绍,代谢综合征是包括肥胖、糖尿病或糖耐量减低、高血压、血脂异常在内的存在多种危险因素聚集的状态,可加速冠心病和其他粥样硬化性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和死亡危险。

  该研究是DYSIS-China亚组分析,是一项多中心、横断面的大样本流行病调查,针对我国年龄>45岁的血脂异常人群,分别从人口学、调脂剂、脂质参数、心血管危险预测等方面,对我国血脂治疗现状及血脂达标情况进行调查。

  入选人群中近4成患有代谢综合征。与没有代谢综合征的人相比,有代谢综合征的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率均较低,而且,心血管风险较高的人,血脂达标率反而较低。

  研究还发现,绝大多数代谢综合征患者只接受他汀单药治疗,而联合贝特类药物治疗者所占比例略高于非代谢综合征者。

  王凡指出,该研究提供了我国代谢综合征患者血脂治疗及血脂达标情况。代谢综合征患者具有较高心血管风险,血脂达标率较低。针对患者的血脂达标情况,在他汀联合应用其他药物的同时,需控制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治疗策略。

  大体重运动员心血管健康调查:“壮”不一定健康

  “大体重运动员的‘壮’不一定是好事儿,因为他们有较多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郭建军在年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上表示。

  郭建军在年开始担任国家女子举重队的科研教练。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发起了《大体重运动员心血管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大体重运动员的肥胖相关疾病对身体的影响。

  该研究调查了大体重运动员的健康情况,发现这些运动员存在不同程度的高血压、高脂血症和血糖升高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但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危险,也影响了其日常的训练。

  郭建军还介绍了几个较为典型的例子。北京亚运会最大级别举重冠军才力,因长期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严重超重、高血压和肺动脉高压,33岁时死于重症肺炎。连续四次夺得全运会最大级别柔道的冠军潘松,长期饱受糖尿病折磨。最大级别举重的奥运冠军唐功红,常年受高血压折磨,因此退役。

  郭建军介绍,大体重运动员往往是从事举重、柔道最大体重级别或者投掷等力量型项目者。很多教练员、运动员,认为体重越大越有利于提高专项成绩,所以需要运动员刻意增加体重,以达最大体重级别。

  很多人认为大体重运动员是“身体强壮”,不是肥胖。但该研究发现,大体重运动员中,至少1项不健康者(血压、血脂或者血糖)达53.1%。体重越大,不健康的程度越大。进入专项训练的年限越长,不健康的程度也就越大。

  郭建军指出,职业运动员年龄较轻,每日训练强度大,如果饮食不控制,训练不科学,一样会发生心血管病危险增加的情况。推己及人,普通大众即使天天锻炼,强度和运动量与运动员也不具备可比性,“必须遵循科学锻炼规律才能达到健康目的。”

  大体重运动员心血管健康状况调查共纳入50名来自举重、柔道、投掷项目的大体重运动员,并计算了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和筛查了有无心血管病等。

  我国肺动脉高压的生存率已经和发达国家媲美

  医院徐希奇医生和荆志成教授等的一项研究表明,我国特发性和家族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生存率已经有明显改善,平均生存率基本与发达国家水平持平。

  徐希奇介绍,肺动脉高压是一种恶性肺血管疾病,以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为主要特征,往往导致右室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其中以特发性肺动脉高压和家族性肺动脉高压两类预后更差,特发性肺动脉高压一般是指原因不明的肺动脉高压。家族性肺动脉高压则有遗传背景。

  该研究发现,年前我国处于传统治疗时代,肺动脉高压患者的1年、2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68.0%、56.9%和38.9%,而年后的靶向治疗时代则分别提高到89.3%、78.1%、68.2%,与法国近期的生存率结果相近。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也由30.4月提高到66.2月,基本与发达国家水平持平。年后我国肺动脉高压已经开始遵循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肺动脉高压诊治指南,6分钟步行试验和右心导管检查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

  徐希奇介绍,以前钙拮抗剂几乎是肺动脉高压的唯一治疗选择,而年之后,前列环素类似物、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等药物陆续在临床应用,标志我国进入靶向治疗时代。

  但同时研究也发现,年前后我国确诊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平均年龄没有明显差别,分别为35.9岁和34.5岁,心功能较为严重的患者比例均在60%左右,“这表明大多数患者确诊时临床症状已十分明显,并没有得到早期诊断。患者确诊延迟或与患者就诊较晚,医院临床医师诊断意识薄弱及肺血管病专科医师队伍缺乏有关。”徐希奇说。

  徐希奇也认为,经济因素仍是制约我国肺动脉高压患者得到有效治疗的瓶颈,“只有患者、医师、政府相关部门共同努力,才能更有效改善我国肺动脉高压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他说。

  延期介入治疗ST段抬高心肌梗死或应在发病后第二周

  “我国每年约有9%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STEMI)接受了延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郑文在长城会青年特色发布会上说。

  郑文介绍,指南推荐STEMI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为起病12小时内接受急诊介入治疗,但急诊介入治疗的要求较高,需要昂贵的的仪器设备及高水平介入医生;另一方面,由于患者及时就诊意识较差或因长途转运耽搁,就诊时常超过急诊PCI时间窗,这时介入医生往往建议患者行延期介入治疗。

  这项由赵冬教授等牵头的研究选取了~年间心梗后名2~28d行延期PCI的患者,已排除心源性休克、严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及严重心功能不全。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再梗及再血运重建治疗的复合终点事件。并进行了为期1年的随访。

  分别有55.9%、35.4%和8.7%的患者在心梗后第2~7天、第8~14天及第15~28天的接受了介入治疗。3组患者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分别为7.1%,5.8%和6.3%,结果并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但可看出第2组患者事件率相对较低。

  他认为,对于STEMI患者,延期介入治疗时机选择本身或对患者预后影响不大,但需指出的是,第在2周介入治疗的事件数相对较低,可能需要未来更大数据量的研究来验证这一观点。

  广东每出生百个新生儿就有1例先天性心脏病

  “在广东,每个活产儿中,就有1个是先天性心脏病。”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曲艳吉和刘小清等在25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上的一项研究显示。

  曲艳吉介绍,自年以来,中国先天性心脏病就已经成为排名首位的出生缺陷,也是婴儿致死的首要原因。

  医院从年开始联医院和妇幼保健院筛查登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8年共登记了例先天性心脏病,每千活产儿有9.08个患儿。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和房间隔缺损发病率排名前三位。

  曲艳吉还介绍,~年间,广东省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呈“S”型趋势。由于技术提高,~年先天性心脏病快速增长。年开始趋于稳定,每千活产儿约11例患儿,接近广东省CHD发病率真实水平。

  “广东省心脏缺陷合并其他系统畸形及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8年来保持稳定。反映出广东省先天性心脏病的产前诊断和咨询还有待提高,从而减少出生后难以存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出生。”曲艳吉说。

来源:医学论坛网









































寻常型白癜风怎么治疗
治疗白癜风去哪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wkh.com/rhzl/2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