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代明院士整合肝肺病学初探精要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

我们所熟知的肝硬化在病程进程中经过两个阶段,即代偿期和失代偿期。当患者进入失代偿期时,我们是不是认为患者已经走上了绝路,我们已经没有了绝招?其实,天无绝人之路,这只是我们的认识出现了问题。在昨天的大会报告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教授站在整合医学的高度,为我们介绍了整合肝肺病学的初探精要。

①一个问题:即为什么肝硬化从代偿期进展到失代偿期,其生存期减少了3~4倍,病死率提高了3~4倍。

②两种病理机制:我们知道全身有两个系统可以存在高压状态,即门脉高压和肺动脉高压,这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门脉高压伴有肺动脉高压,病死率增加1倍,所以降低肺动脉高压,对门静脉系统是什么关系呢?门静脉高压“四高”的特点:即高压、高量、高凝、高毒,会对肺乃至全身各个器官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在肝硬化患者中,肺部往往可以发生两组病理生理改变,即肺毛细血管扩张以及血管瘤样改变,并导致患者全身血液氧分压降低40%~50%,全身机体处于缺氧的状态。

③三个病症:即肝肺综合征HPS、门脉性肺动脉高压、胸水。其病症产生的病理生理基础与肺部毛细血管扩张有关。

④四个因素:即导致肺部毛细血管扩张的四个因素,包括:1.一氧化氮(NO)升高,这与NO合成酶升高有关;2.一氧化碳升高;3.内毒素血症;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升高。

⑤四个症状:1.呼吸困难,其特点为端坐位时加重、卧位减轻;2.紫绀,是全身缺氧的集中体现;3.蜘蛛痣,是全身脏器的毛细血管扩张的表现;4.杵状指,提示常伴有器质性的改变。

⑥五个诊断方法:1.动脉血氧的测定,在吸氧状态下,当动脉血氧分压低于70mmHg时,可予以诊断。根据其缺氧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中重度,重度指血氧分压低于50mmHg,中度指血氧分压为50-60mmHg,轻度指血氧分压为60-70mmHg;2.对比心动图,用以证明是否存在肺毛细血管扩张;3.白蛋白聚合物;4.肺血管造影,可直接获得肺血管扩张以及血管瘤样改变的证据;5.高分辨率CT,其所显示的肺部毛玻璃样改变,与血管扩张、肺淤血有关。

⑦六个治疗方法:1.肝移植;2.生长抑素,降低门脉高压;3.NO合成酶抑制剂,例如亚甲蓝;4.TNF-α抑制剂;5.大蒜素,以减少内毒素血症;6.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其目的为改善有效循环血量。

来源;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医院消化内科孙文静记录整理,陈东风审校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消化年会更多资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wkh.com/jcff/145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