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2月10日我们进行了直播,来自医院的赵建东教授和汪隽琦研究员,讲述了肝癌放疗的一些要点,并回答了网友的一些问题。现在把问答环节整理成文字,供大家交流。
Q1、中国肝癌患者与美国日本等有什么主要的不同?
赵建东教授:中国肝癌患者大部分有乙肝背景,有肝硬化,这类肝硬化的病人放疗,射线容易诱发放射性肝炎、甚至放射性肝病,最后病人可能没因肝癌去世,却死在放疗治疗的副作用上,这就非常不符合治疗的目的了。美国日本的肝癌,他们绝大多数是一些丙肝感染后发生的肝癌,而我们是乙肝肝癌,他们的发病率比我们低,筛查的手段日本也比我们好一些,好多发现的肿瘤都比较小。我在日本做重离子肝癌放疗的时候,治疗的好多病人的病灶都是相对比较小的,5cm以下的肝癌很多,我们的肝癌都是大肝癌,恶性程度也比较高,发现比较晚的,没办法做手术的病人。所以因为肝硬化不同的背景,对放疗技术的要求也不一样。像我们更要担心正常肝脏的受量,这就是为什么要经常和放射物理师商量,这种情况正常肝脏的剂量能不能再降低些。有时我们会牺牲些靶区的适形性,也要保护正常肝脏,这是我们的一个原则。
汪老师,除了这些问题,在保护正常的肝脏上刚才我们提到的调强,包括逆向的调强、这比一般的调强要好很多,因为我们也做一些非共面技术,对非共面射野和调强治疗你有什么看法?
汪隽琦研究员:我觉得,非共面可以有效的减少对肝脏的照射,我们知道,横断面的话,每个方向射野都能直接照射到肝,如果是非共面的话,可以从膈这里走,或者从肾脏这里走,有效的对肝脏进行保护。
赵建东教授:确实是。
汪隽琦研究员:所以说,一般的,特别是肝癌的SBRT的话,建议采用立体定向放疗。所谓的立体定向,就是要采用多个非共面野进行射野的一个布置。
赵建东教授:是,那我们扫描的时候,扫描的范围可能相对比较大。
汪隽琦研究员:对,因为在AAPM报告上也有要求,如果要采用非共面的话,要往上往下做膈扫至少5cm以上。
赵建东教授:是。
Q2、肝癌呼吸运动的管理和控制有哪些方法?
汪隽琦研究员:刚才所说到的是运动管理,肌肉运动首先是我们没有办法避免的,如果这个肝癌的靶区比较靠近心脏的话,其实心脏的搏动我们也是没有办法抑制的,我们目前唯一可以做到的是采用外扩PTV的办法。用额外的边界进行一个代偿,这个我在年杂志上看到一个心脏搏动对肺癌靶区的一个影响,这个文献上说,一般心脏的搏动对肺癌需要另外考虑外放1-2毫米的边界。接下来对肝癌还有一个重要的影响运动就是一个胃肠道的运动。在AAPM报告上也推荐,在扫描定位CT前2小时到3小时之内禁食、禁水,尽量保证胃肠道一个排空状态,减少胃肠道运动对肝癌的影响。最后我们再谈一下呼吸管理。肝癌的呼吸管理,首先最医院所拥有的设备,所拥有的人员对设备的理解,到底患者是适合于哪一种呼吸管理的方法。我觉得这个呼吸管理,患者毕竟第一次去做放疗,第一次进机房,会比较紧张。一般外国的报告中推荐先让患者进行一个训练,一般需要半小时到一个小时,医院有条件的话,专门开辟一个房间给患者进行这样一个训练。我觉得好多患者,无法进行一个呼吸管理的使用,最主要是因为他对呼吸管理运动这些方法的不理解和紧张所造成的,我想如果有一个好的训练的时间、空间的话,肯定有更多的患者能耐受这样一个呼吸管理。赵教授你怎么看?
赵建东教授:是的,我觉得呼吸训练非常重要。我们十年前开始做ABC呼吸控制的时候,第一个病人我记得非常清楚,用了3个多小时的时间,那个时候我们也不熟练,病人也不熟练,对病人没什么损伤的情况下,我们训练他的屏气、听指令,后来我们做的熟练了,10分钟、20分钟的训练就可以了。这一块,所有的呼吸运动管理都要进行呼吸管理的训练。汪老师刚才提到最后一种呼吸管理,情况如何?
汪隽琦研究员:其实这种对患者也是有一定的要求的,他要求患者的一个比较规律、均匀的呼吸。当然你在治疗的时候不能发生急促咳嗽。还有我想强调,呼吸管理运动和常规的放疗计划一样也需要一个QA,对设备进行一个有效的监控,特别是当物理师对这个设备、对整个流程不是太熟的时候,QA的频率就需要更高,直到所有人员对这个设备非常熟练了,QA频率才能逐渐的减下来。
赵建东教授:是的,包括gating(门控)技术。
汪隽琦研究员:对对,其实这都有相应的文献来对应做一个QA,如果QA做不好,这个设备质量无法保证的话,患者也无法得到一个安全、有效的治疗。
赵建东教授:甚至是有害的我觉得,如果说你不是在门控窗口期里照。
汪隽琦研究员:可能比不照更不好。
赵建东教授:是是。
Q3、呼吸门控技术和四维CT的关系是什么?
汪隽琦研究员:首先,四维CT的产生背景是有效的确定患者的呼吸运动。因为我们知道,常规的呼吸运动会对成像造成一个很大伪影的干扰,如果使用四维CT的话能有效的减少这样一个呼吸运动伪影对图像所产生的影响。现在更讲究个性化的治疗,如果是胸腹部病人的话,首先从四维CT开始,因为四维CT能个性化的确定呼吸的幅度。第二个讲呼吸门控的技术。呼吸门控技术是建立在一个四维CT的基础上,因为我们可以看到刚刚的gating技术是先要采集患者多个时相的呼吸波,然后选定特定的时相的某一时间段,把他作为一个gating的一个window(窗口),一个窗口进行出束,可以这么说吧,四维CT是呼吸门控的基础,但使用四维CT后不一定后面要采用呼吸门控技术。我不知道这个回答我是否回答全了。
赵建东教授:我觉得回答挺清楚的。
Q4、肝癌介入治疗后(射频消融后)如何勾画靶区?
赵建东教授:好多病人做过介入治疗和射频消融以后来寻求我们做放疗,这时候怎么画靶区?因为有些病灶,射频消融已经把病灶摧毁了,肿瘤没有活性了,有的地方呢还是有点活性,有的地方是怀疑有活性,到底该怎么样,包括介入治疗也是一样。有的点消融做的非常好,肿瘤控制的也非常好,有的点消融情形不是很好。我们一般是这样考虑的,我们画一个GTV,画一个CTV,CTV呢是在我们有怀疑的病灶上,比如说消融融情形不好的区域,比如说射频消融没有产生明显的肝变性坏死的,这种区域没有明显的病变,还有些强化病灶,我们做CTV处理,在放疗的时候给予不同的剂量,刚刚汪老师讲了讲关于剂量painting(涂画)的技术,给予GTV我们能照到50,GTV也可以照到75乃至80,CTV我们照到60,或者50,我们可以当一个剂量梯度来处理。后面在肝癌靶区勾画的课程上,我会把怎么详细的勾画给大家做一个演示。
我们的放疗也逐渐和传统的肝癌治疗手段结合起来,比如说介入治疗,比如说射频消融,比如说药物治疗。放疗是肿瘤治疗的三大支柱手段之一,在肝癌的应用也特别的重要,所以我们希望这种手段能更好的解决病人的问题。肝癌放疗的副作用如放射性肝炎,或者放射性肝病,这是我们医生非常头疼的。如果病人正常肝脏受到的剂量过多以后呢,会发生这种发射性引起的肝炎。典型的放疗性肝炎是没有黄疸的,就是脉管系统的阻塞表现、门脉高压、腹水、肝肿大、下肢水肿,但是它没有胆红素的升高。中国的好多病人呢是有胆红素升高的,肝细胞破坏以后有些肝炎的产生,这样的话治疗起来非常的困难,死亡率是非常高的,所以说我们放疗医生要尽量把肝脏的剂量降到最低,采用各种各样的技术,比方说调强技术,非共面技术,呼吸控制管理都是为了这个目的。
Q5汪隽琦研究员:我提一个问题,好多提到正常组织剂量越低越好,我们物理师非常感兴趣到底这个剂量多低,目前有没有一个比较权威的文献支持?
赵建东教授:这个呢,当时在我师兄梁世雄医生在蒋(国梁)院长的带领下,包括几个主任发表了一些论文,我们当时做了一些肝脏的平均剂量,正常肝脏的耐受剂量写在美国的教科书里面,V5、V10、V15等都有一些限制。但是这些是基于十几年前的放疗经验,那时候主要是以三维适形为主,肝癌也比较大,有一部分病人是我们上海的,一部分是广西的,都是肝癌高发的地方。现在我们掌握的常规放疗,在20次或30次左右的次数下,每次剂量在2Gy的情况下,我们掌握的是V10或V15要小于50%的正常肝脏,希望对照射肝的绝对体积要在毫升左右,这是我们的掌握的标准。SBRT的时候,我们肝脏的平均剂量,包括至少有毫升的肝脏要小于15Gy,我们也有一定的规范。有的时候这个医生掌握这个情况和那个医生掌握的不一样,那总体来说呢,我们希望用部分肝脏、一块或两块肝脏,受的剂量越低越好,希望它能够代偿增生代偿维持肝脏的功能,就像外科手术一样,外科手术切开了肯定留下一部分肝脏,这部分肝脏再生来维持它的功能。
Q6、肝癌和胆管细胞癌放射剂量是否有区别?
赵建东教授:胆管细胞癌靶区勾画和剂量都和原发性肝癌是有些不一样的,绝大部分胆管细胞癌的病人没有肝硬化背景,除非他有合并肝炎或者他有饮酒史,或者有血吸虫病肝硬化背景。胆管细胞癌,它的发生基本上肝的背景是比较好的,所以说他肝的耐受性比较好,耐受性比较好的情况下呢我们就可以把剂量进一步的提高。胆管细胞癌的坏处呢,就是敏感性我们认为要比肝细胞性肝癌要差。肝细胞性肝癌是一种中度敏感的肿瘤,我们觉得它比一般乳腺癌的敏感性还要高。胆管细胞癌就不一样了,它的耐受性比较高所以说我们胆管细胞癌要给剂量也比较大,对于小的胆管细胞癌我们做一个SBRT或者质子重离子,如果非要定个量的话,胆管细胞癌的剂量是肝癌额外提升5-10个百分点,如果肝癌给70的话,那胆管细胞癌给个77或78这都有可能进行良好的控制。
Q7、肝癌放疗的副作用有哪些?
赵建东教授:好多人担心肝癌放疗的副作用,刚才讲的是一些肝脏本身的副作用,放量性肝炎、肝损伤。另外一个是消化道的副作用,因为距离胃、十二指肠、结肠都比较近,会出现一些放射性的溃疡,有些病人有出血,这是没办法避免的情况,即便我们给的剂量达到40、50的限制,个人的敏感性情况不一样,所以我们放疗会有出血的病人,包括消化道的。还有肾脏也靠的很近,因为右肾就在肝脏下面,还有脊髓。这些损伤相对都是能耐受的,不会太明显。主要是消化道的损伤,还有一些肝脏本身的损伤,这是两个主要的副作用。全身的副作用包括白细胞低、乏力、恶心、呕吐这些和上腹部其他肿瘤放疗的都差不多,像下腹部的腹泻情况就比较少。
汪隽琦研究员:对于副作用,在物理师看来就是要不断的提高放疗的精度、准度加上放疗的梯度,尽量使正常组织越低越好,减少副作用。
赵建东教授:是,这就要求我们物理师老师的设计计划做的越来越好,后续照射的范围也会下降一些,做正常的预防。比如说调强技术,对旁边的胃,正因为调强能给胃一个更好的保护。
Q8、放疗和恩替卡韦可以同时用吗?
赵建东教授:事实上我们是在同时用的,也是可以同时用的。文献报道化疗会引起的乙肝后肝硬化、乙肝病毒的激活,但事实上,我做放疗十几年来没有发现射线引起的乙肝病毒的激活,但文献一直在报,包括台湾、日本一直在报,不知道我们是碰巧运气好还是怎么样。但是我们也推荐我们的病人,如果有乙肝病毒的指标比较高、活性比较高的话,要吃恩替卡韦等药物,可以同步用,我们也没有发现有什么坏处,毕竟也担心激活病毒这个事情。
Q9、早期伴有乙肝的HCC和不伴有乙肝的在放射性疗效上有什么区别?
赵建东教授:当然在同样的情况下不伴有乙肝的要好一些。因为我们知道肝癌其实讲的是两个病。一个是肝硬化,肝硬化是要命的,严重肝硬化的病人除了做肝移植之外,其他的任何一个失代偿的并发症如消化道大出血、三系的减少、脾大脾亢,腹水等这些也都是要命的,因为肝脏很大的内分泌功能、代谢功能等上百个功能,硬化以后下降比较多。早期的伴有乙肝的肝癌和不伴有乙肝的,肿瘤的治疗和控制率差不多,但因为有乙肝的背景,肝的别的地方也可能会新发癌灶,因为乙肝是一个致癌因素。我们知道,肝癌的放疗是局部治疗,包括手术也是一样局部的手段,把肿瘤给切了,过两年又长出来一个,如果不伴有乙肝,这种概率可能低很多。早期的在肿瘤治疗上,我们用SBRT技术或质子重离子技术,我们可以预期将来能达到外科手术切除的效果,像早期的肺癌是一样的。现在胸外科医生警觉出来我们肺癌SBRT对他们的影响和冲击,但过不了多长时间,我们的肝癌外科医生也会发现我们要抢他们的饭碗了。对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各有各的长处和优势,放疗是一种无创的治疗,手术、包括射频消融都是有创的,虽然是微创,但它也是创,放疗至少表面是无创的,不用开刀不用麻醉。
汪隽琦研究员:是,像我做计划,从最早期肝癌一般几乎不能看到骨转移,但近来肝癌越来越多看到骨转移,说明肝癌这个疗效是越来越好。
赵建东教授:确实是,最近我们发现肝癌有的转移到鼻咽部位的,和锁骨上淋巴结的。
Q10、肝癌放疗和射频消融及介入治疗如何配合或联合?
赵建东教授:之前我们提过,标准的治疗或者说目前推荐的治疗,早期的肝癌当然是手术、射频消融,中期呢是介入治疗,这是标准治疗。放疗是可以配合使用的,有些多发的肝癌我们也可以做,有的病灶靠近当中、靠近肝源部,或者靠的消化道比较近,射频消融相当的困难,大血管带走一部分热量。还有一些呢,担心靠近肝表面的一些,肝脏破了大出血病人面临很大的风险,我们和介入科的老师联合一起在做,就是有部分病灶做射频消融,能做的他做,有些病灶我们做放疗,这样不光是降低了肝脏的剂量,本来三个病灶,两个病灶做放疗,另外一个做射频消融,那正常肝脏的剂量就要低很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激发免疫作用,用SBRT的放疗会有免疫效应,然后射频消融也是这样,它也有免疫效应,我们正在申请国家的科研资助做这方面的研究。甚至我们射频消融+放疗+免疫治疗药物这样做,这医院,医院的强势所在。介入也是一样,介入以后如果碘油沉积情形好、肿瘤稳定的,我们不去做放疗,如果有活跃或碘油沉积情形的不好,对肿瘤杀灭不是很好,介入治疗医生把病人交给我们,我们再做放疗,这样的话巩固性疗效,我们做了大约一两百个病人,局部控制的疗效都是不错的。
Q11、肝癌的立体消融(定向)放疗的关键注意点是什么?
汪隽琦研究员:我想这个问题可以从物理师的角度和医生的角度分别解答。我先从物理师的角度进行解答肝癌立体定向放疗的注意点。第一是对运动的管理。做SBRT,如果是常规分割的话,心脏的搏动、胃肠道的蠕动、肌肉的运动几乎可以忽略,因为这点影响可以在多分次的时候把它平均掉,但如果是肝癌立体定向放疗,大分割小分次的话,原来不是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