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5世界淋巴瘤宣传日,关注健康,关注

915世界淋巴瘤宣传日,关注健康,关注

每年的9月15日,是世界淋巴瘤宣传日。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来源于淋巴细胞或组织免疫细胞的恶变,俗称“淋巴癌”,临床上以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生活节奏的加快,淋巴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并且呈现年轻化趋势。统计显示年我国恶性淋巴瘤发病率为6.68/10万,占全部癌症发病的2.34%,居各类癌症发病的第8位。每年发病率平均增加4%,是增长最迅速的恶性肿瘤之一。

淋巴瘤是恶性肿瘤

  事实上,大家对淋巴细胞都不陌生。淋巴细胞是人体的健康卫士,它们抵抗外来细菌、病毒等的入侵,清除机体内衰老坏死的细胞。但在长期抵抗病毒、细菌和肿瘤的过程中,淋巴细胞也会发生量变或是质变。当淋巴细胞发生了恶变时即称为淋巴瘤。

  淋巴瘤,与通常所说“癌症”同为恶性肿瘤。由于习惯的原因,淋巴瘤没有带“癌”字,医学上采用“淋巴瘤”或“恶性淋巴瘤”命名。

  淋巴瘤其实并非一种疾病,而是一大类疾病的统称。一般来说,淋巴瘤可以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但仅是非霍奇金淋巴瘤,就有超过70种不同类型,可见淋巴瘤的种类非常多。

  患者年龄中位数为64岁

  据流行病学数据显示,男性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高于女性,分别为7.71/10万和5.64/10万,男、女性发病率之比为1.37:1。

  ~年间美国诊断出淋巴瘤的患者年龄中位数为64岁。其中大约有3.1%的确诊患者小于20岁,7.2%的年龄在20~34岁间,7.4%的在35~44岁之间,13.4%的在45~54岁之间,19.2%的在55~64岁之间,21.0%的在65~74岁之间,20.5%的在75~84之间,8.3%的大于等于85岁。

  以上数据告诉我们,淋巴瘤患者中,55岁以上人群占了68.5%。

  淋巴瘤发病原因复杂

  邹主任告诉记者,淋巴瘤的病因十分复杂,它的发生是由多种病因决定。

  其中第一是病毒感染,包括EB病毒,嗜人体T细胞淋巴细胞病毒、人类疱疹病毒等。此外,细菌感染,如胃的淋巴瘤就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

  第二是经常接触各种辐射,如电离辐射。这类人患淋巴瘤的风险很高。

  第三是环境污染。这类因素包括过多接触有机溶剂染料如染发剂、居住或工作在残留着大量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新装修房屋内、经常吸入汽车尾气、生活及工作在电子垃圾周围、长期接触农药等化学物质。

  第四还与压力大有关系。由于淋巴瘤的发病与人体免疫功能有很大关系,如果人长期工作压力过大,导致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生活作息不规律,造成人体抵抗力下降,也会诱发淋巴瘤。

  淋巴瘤并非不治之症

  淋巴瘤都是不治之症?不是的,约1/3的淋巴瘤是可以治愈的。邹主任透露:“化疗对淋巴瘤有不错的疗效。但临床上却有不少患者及家属,对化疗存在疑虑,甚至抗拒化疗。”邹主任以两位淋巴瘤患者为例,为化疗正名。

  这是两位病情十分相似的老年患者,刚开始都以为是皮肤病,医院就诊,但却都不见好转。于是医生提出了病理活检,结果发现是淋巴瘤。治疗前,两位老人及家属得知淋巴瘤最好的治疗是化疗,虽然经化疗治愈希望较大,但仍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抗拒。

  其中,患者甲的家属从一些途径中得知化疗是有副作用的,因此坚决反对化疗,并转服中药。而患者乙选择了相信医生接受化疗。一段时间后,两医院复诊,结果甲的皮肤破溃更严重了,而乙则明显好转,效果一经对比就立竿见影了。甲在得知乙的情况后,才最终消除了疑虑,接受化疗。

  关键信号:无痛进行性淋巴肿大

  邹主任表示,淋巴瘤最常见的是身体某部位的不痛不痒的肿块。质地既不软也不硬,摸上去像鼻尖一样。而且这个肿块会慢慢长大。另外,淋巴结也也可能出现融合,简单来说,就是两个、三个甚至更多的淋巴结彼此靠近,连成一片。

  淋巴肿大可发生在体表或体内任何有淋巴结的部位,有的发生于是皮肤的浅表容易被触摸到继而被发现,如头颈部、腋下、滑车、腹股沟等。还有的可能发生于纵隔、腹腔、胃肠道等部位,这些部位发生的淋巴结肿大往往不易被发现。

容易被发热等全身症状迷惑

  “有时候莫名其妙出现了反复的发烧,甚至是高烧,还莫名其妙感觉到无精打采、乏力等看似不是大问题的身体不适,常常可能提示我们一些大问题,因此应提高警惕。”

  邹主任指出:如发热,持续高热,或间歇低热,体温多在38℃以上;有部分病患在饮酒后,在病变局部的淋巴结或骨骼发生疼痛;平时无瘙痒史而突然发生顽固性的全身痒,皮肤表面一般看不到任何变化,仅仅是难以忍受的剧痒等。

  释疑

  结节≠淋巴结

  人体的任何部位都可能长结节,但并非所有的结节都为淋巴结,需要进行组织病理活检以明确诊断。

  淋巴肿大≠淋巴瘤

  淋巴肿大,即淋巴结肿大,并非都是淋巴瘤,还可能是炎症、结核,甚至是癌症淋巴结转移。其中,炎症引起的淋巴结肿大有明显的红、肿、热、痛等特征;而癌症淋巴结转移时,肿大部位质感较硬,此两者都较容易辨别。而结核病引起的淋巴结肿大往往与淋巴瘤较难区别。

  此外,人们熟知的甲状腺肿大也易与淋巴结肿大混淆。“但是医生很容易辨认。同样在脖子上出现肿块,甲状腺肿大和淋巴结的发生位置是有所不同的,另外,甲状腺会随着吞咽而动。”邹主任提醒。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wkh.com/rhzl/1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