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病例介绍

一、经导管化疗栓塞

将几种最有效的抗癌药搭配在一起,通过导管技术找到肿瘤的供养动脉,把抗癌药和栓塞剂直接注入肿瘤组织。这种疗法主要有两大优势:一方面将高浓度的药物直接作用于局部,发挥最大的抗肿瘤作用,对全身毒副作用小,使绝大部分患者能接受治疗;另一方面,将肿瘤的供血血管阻塞,使肿瘤失去血供“饿死”。

病例1:原发性肝癌:病史简介:患者,男,57岁,上腹部胀痛不适3月余,门诊CT检查示:左肝外侧叶见一巨大占位,约15cm×px大小。

介入治疗前:CT增强扫描可见左肝巨大肿瘤,大小为15cm×11cm.

介入治疗后14个月复查:栓塞后碘油沉积良好,瘤体明显缩小。

病例2:右肺癌:病史简介:患者,男,62岁,咳嗽,咳痰伴痰中带血2周,CT检查示:右上肺见一3cm×4cm大小的肿块,临床诊断:右上肺癌,因体质较差失去手术切除机会而入住我科。

术前胸部CT示右上肺肿瘤经导管化疗栓塞治疗

介入术后3月复查,病灶消失

病例3:宫颈癌。病史简介:患者,女,44岁,阴道不规则流血2月余就诊妇产科,妇检及病理检查示:宫颈癌3期,失去手术机会而入住我科,在我科先行双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1月后妇科检查认为病灶明显缩小,可以再行手术切除。

右侧子宫动脉栓塞前左侧栓塞前可见明显肿瘤染色

右侧子宫动脉栓塞后左侧子宫动脉栓塞后

二、经皮穿刺射频消融和无水乙醇注射消融术

㈠射频消融术:是在超声、CT或MRI引导下,经皮肤穿刺将射频针插入瘤体,针尖的微电极发射出频率为~kHz的射频电流,使周围组织中的带电粒子高速震荡摩擦产热,温度达50℃~℃,致电极周围细胞凝固性坏死。由于肿瘤细胞对热能更敏感,温度超过50℃数分钟即可使细胞死亡,60℃可使细胞立即死亡;相同温度下,正常组织可不受损伤或受损伤较小。射频消融是安全有效的局部微创物理治疗方法,副作用少,疗效显著,多途径,使用较方便,创伤小,已成为综合治疗的手段之一。适合于治疗肝癌和肺癌等实体肿瘤。

病例1:男性,82岁,有酒精性肝硬化病史多年,CT发现右肝直径6.3cm肿块,侵犯门静脉分支。

射频治疗前,CT见右肝射频治疗后1月复查,

Ⅷ段直径6.3cm肿块肿块液化、坏死

(二)无水乙醇注射消融术:是对于乏血供的肿瘤,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效果不佳,如行全身化疗,效果更差,而且化疗药对患者的毒副作用也很大!用较细的穿刺针经皮直接穿刺到肿瘤体内,注射高纯度酒精,直接杀死瘤细胞,效果显著而且对患者无损伤。大部分良性肿瘤如肝,肾囊肿可以完全治愈。

病例2:肝癌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病史简介:患者,男,54岁,上腹部疼痛伴消瘦2月余,CT检查示肝脏占位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行3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肝内病灶消失,但腹膜后淋巴结却明显增大。在我科行经皮穿刺无水乙醇注射消融术,术后复查,病灶几乎消失。

圈内是肿大淋巴结经皮穿刺注射酒精与碘油

碘油沉积良好

三、经导管血管内栓塞止血术

在没有介入治疗前,对于有些出血性疾病,临床医生处于束手无策的尴尬境地,如:支气管扩张或肺癌伴大咯血、肝硬化门脉高压致消化道顽固性反复出血,及不明原因的反复便血等等,经导管血管内栓塞术既可以明确部位,又可以达到即刻止血的目的。

病例1:肝硬化伴门脉高压。病史简介:患者,男,58岁,2年内反复吐血数次,既往有乙肝史20余年,食道钡餐示:食道下端及胃底静脉明显迂曲扩张。行“经皮肝穿门脉胃底食道静脉栓塞术”,随访3年未再吐血。

胃底静脉明显迂曲增粗食道下端静脉明显增粗

行弹簧圈栓塞,迂曲血管消失

病例2:支气管扩张伴咯血。病史简介:患者,男,45岁,反复咯血16年余。在我科行“支气管动脉栓塞”后,随访至今年,未再咯血。

右侧支气管动脉明显增粗经导管用明胶海

紊乱,部分与肺动脉沟通绵颗粒+抗生素栓塞

病例3:消化道出血。病史简介:患者,男,38岁,反复黑便4-6年,多次钡剂灌肠及肠镜检查为发现病变,经我科DSA造影检查发现回盲部一小团装造影剂外溢,用微导管超选择到局部,行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患者痊愈出院,后随访至今没再发生便血。

造影示回盲部少量造影栓塞后再次造影,造影剂

剂外溢,为出血部位外溢消失

四、经皮椎体成型术

目前临床对恶性肿瘤治疗最棘手的问题就是——瘤细胞发生转移,骨转移特别是椎体转移临床较为常见,导致患者瘫卧在床,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经皮穿刺到病变的椎体内,注射骨水泥,既可高温杀死癌细胞,也可以固定椎体,使患者可以重新站立,达到生活可以自理。

病例1:肺癌伴胸椎转移。病史简介:患者,男,65岁,发现左肺癌1年余,行数次全身化疗后,出现胸背部痛,行胸腰椎MRI检查,第8胸椎信号改变,考虑转移,药物止痛治疗无效,严重影响患者睡眠。在我科行经皮椎体成型术,术后症状完全缓解。

磁共振检查发现椎体转移经皮穿刺椎体骨水泥注射复查CT示:骨水泥沉积良好,患者后背部疼痛消失。

五、腔道内支架置入术

食管、十二指肠、结肠、胆道、和气道是人体重要的空腔器官,一旦出现狭窄或闭塞将造成严重后果,可危及患者生命。导致其狭窄或闭塞的主要原因是良性或恶性病变引起内在性或外压性狭窄,可同时合并瘘管形成。传统的治疗手段创伤较大且疗效欠佳。介入性腔道内支架置入术属微创治疗,能迅速解除梗阻、疗效高、并发症少,为这类患者提供了全新的治疗手段。我科在此方面的临床技术和基础研究居国内领先水平,年获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科技进步三等奖。

病例1:男47岁,食管癌术后8个月,吻合口复发合并食管-气管瘘,在我科行蘑菇状覆膜内支架置入。

食管碘水造影显示对比剂胸部CT可清晰显示

剂经瘘口(↑)溢入气管。瘘口(↑)。

支架置入术后复查,显示瘘口消失。

病例2:男性,恶性肿瘤导致胆道梗阻,皮肤和巩膜黄染,皮肤瘙痒1月。在我科行经皮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

前3张图片为治疗过程,造影见胆道梗阻;最后1张图为支架置入后,

造影见胆道通畅,造影剂经胆管支架顺畅进入十二指肠。

六、心血管介入术

心血管介入是成熟的新型诊断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技术,是目前最为先进和成熟的心脏病诊疗手段。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支架术,对于普通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已成为最主要,首选的治疗方法。对于病窦综合征引起的心动过缓,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特发性室速等心律失常,永久起搏器安装术及射频消融术是目前最佳的治疗办法。

病例1: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术、PTCA+支架植入术

患者男性,60岁,反复心悸、胸闷5年,伴气促,劳力性心绞痛发作急诊入院。

入院后行冠脉造影,诊断为左前降支近中段严重狭窄,管腔直径狭窄度95%,遂行冠脉支架植入术。术后辅以药物治疗,患者症状改善较好,无明显症状和阳性体征,主动要求出院,予以批准。

冠脉造影发现狭窄球囊扩张

支架释放后造影狭窄消失

病例2: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患者男性,54岁。因晕厥2次收入院。体表心电图显示为Ⅲ房室传导阻滞,术前诊断明确,入院后行双腔起搏器植入术。术中囊袋内渗血,未发现明确的出血灶,严格无菌操作下置入引流条,术后常规沙袋压迫8小时。继续观察至七天拆线时囊袋血肿消退,病人安全出院。

病例3:单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患者女性,58岁。因反复晕厥10余次收入院。体表心电图显示为间歇性Ⅲ房室传导阻滞,入院后行单腔起搏器植入术。术后随访未再出现晕厥现象。









































北京白癜风哪家医院比较好
白癜风如今最好的手术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wkh.com/lcbx/1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