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静脉血栓形成(PVT)是肝硬化中常见的血栓性并发症,然而关于PVT在肝细胞癌(HCC)患者中的流行病学及其预后作用的数据非常有限。在年10月召开的第29届欧洲消化疾病周(UEGW)学术会议上,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医学院Shalaby等口头报告了一项研究(大会摘要号:OP),探讨了非肿瘤性PVT对于伴有肝硬化的HCC患者生存率的影响。
研究方法该项研究纳入4年来接受腹腔镜微波消融的肝硬化HCC患者,并根据非肿瘤性PVT的存在进行分类。排除标准为:肿瘤性血栓形成、既往接受肝切除术或门体分流术的患者。对患者进行随访,直到死亡、肝移植。由一名放射科医生对每位患者的PVT演变和消融治疗后HCC总肿瘤体积(TTV)进行盲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与治疗前PVT及其进展相关的危险因素,并进行Cox生存分析。
研究结果研究共纳入例接受腹腔镜微波消融的HCC连续性病例,其中例因既往肝切除而被排除,3例因既往门体分流术而被排除,25例因肿瘤性PVT而被排除,最终纳入例患者,88例PVT患者。50例患者表现为孤立性PVT(完全性阻塞占18%);33例显示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受累(完全性阻塞占22%);5例有门脾肠系膜血栓形成(完全性阻塞0%)。
分析表明,PVT患者的HCC负担、Child-Pugh评分和具有临床意义的门脉高压患病率均高于无血栓患者。在多因素分析中,治疗前TTV(OR=1.10,95%CI:1.05-1.15,P0.)、临床显著性门静脉高压(OR=2.90,95%CI:0.37-6.59,P=0.)是与PVT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
中位随访9个月,56例PVT患者随访时间3个月,14例接受抗凝治疗。43%的抗凝患者的PVT改善,而未经治疗的患者只有9.5%PVT改善(P=0.)。HCC治疗反应与抗凝治疗、PVT改善独立相关。此外,PVT进展的 预测因素是HCC治疗反应不佳(P=0.02)。
完全性或进展性PVT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0.9个月,而再通或稳定型PVT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47.2个月(P0.)。多因素分析表明,完全性/进行性PVT(HR=2.1,95%CI:1.2-3.4,P=0.)以及TTV、Child-Pugh评分对HCC患者的生存率存在着负面影响。
研究结论该项研究结果表明,HCC患者PVT的发生与肿瘤负荷有关,而PVT进展与HCC治疗反应存在密切联系。此外,在HCC患者中,完全性/进行性PVT是与死亡率相关的独立因素,因此,在肿瘤体积大或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应积极评估患者PVT情况并且对症处理,从而改善这部分患者的生存。
原文链接:InfluenceofNonNeoplasticPortalVeinThrombosisonSurvivalinCirrhoticPatientswithHepatocelluarCaricinoma.UEGWAbstractOP
(来源:《国际肝病》编辑部)
在看点这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