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奇静脉断流手术是通过手术的方法阻断门奇静脉间的反常血流,以达到控制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食道、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目的。术后5年和10年存活率分别为91.4%和70.7%;5年和10年再出血发生率分别为6.2%和13.3%。腹腔镜下门奇静脉断流术除具有传统开腹的治疗效果外,尚可进一步减少出血和创伤,但是该手术属于风险大、技术难度高的复杂手术,不宜在短期内广泛普及。
2分流术◆主要手术适应证:
①血流动力学研究显示门静脉已成为流出道者。
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粗大且多,估计断流等效果不佳者。
③术中动态测定自由门静脉压(FPP),其数值在脾动脉结扎、脾切除后20mmHg,或断流术后≥22mmHg。
④内镜及药物治疗无效或复发者。
⑤门奇静脉断流术后再出血。
⑥肝功能代偿良好(肝功能Child-Pugh评分≤8分)。
◆主要术式包括全门体静脉分流、部分性分流和选择性分流三大类。
全门体静脉分流适合门静脉成为流出道者。
部分性分流术包括限制性门腔静脉分流术、肠腔静脉侧侧分流术和传统脾肾静脉分流术,旨在将门静脉压力降低至恰好低于出血的阈值,也就是FPP值22mmHg(约相当于HVPG14~15mmHg),从而既能有效控制食管静脉破裂出血,又能维持一定的门静脉向肝血流,以降低肝性脑病的发生率。由于传统的脾切除脾肾静脉分流术既能消除脾功能亢进,又有明显的降低门静脉压力的作用。因此,在我国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中仍具有重要地位。脾肾静脉分流术是完全性分流或部分性分流,取决于肝内阻力大小及脾静脉直径(分流口)大小。
选择性分流包括远端脾肾静脉分流术、远端脾腔静脉分流术和冠腔分流术,只引流门静脉胃脾区和食管、胃底曲张静脉,达到有效控制出血的目的,但不降低门静脉压力和向肝血流。这两类术式可使90%病人的再出血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可降低术后肝衰竭及肝性脑病的发生率。
3联合手术联合手术结合分流、断流手术特点,既保持一定的门静脉压力及门静脉向肝血流,又疏通门静脉系统的高血流状态,起到“断、疏、灌”作用。远期再出血发生率为7.7%,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则为5.1%,显著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长期存活率。联合手术创伤和技术难度较大,且对病人肝功能要求高。
4肝移植是治愈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惟一方法。
◆适应证:伴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终末期肝病病人,如:
(1)反复上消化道大出血经内、外科和介入治疗无效者。
(2)无法纠正的凝血功能障碍。
(3)肝性脑病。
◆禁忌证:
(1)肝硬化基础上进行性肝功能衰竭、深度昏迷。
(2)严重脑水肿、脑疝形成、颅内压54cmH2O(1cmH2O=0.kPa)。
(3)心、肺功能严重受损。
◆图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二级预防的外科诊疗流程。
(点击图片,可观看大图)
来源:中国实用外科杂志.,35(10):-.
——End——
看完心动吗?您的支持,我们的动力~
请长按下面图片,选择识别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