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医院院长陈文智始终把“群众满意就是最大的成功”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带领全院干部职工锐意改革、勇于创新、求真务实,使医院在医疗质量、服务能力、管理水平、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得到大大提高。如今,该院已建设发展成为一所集“医、教、研、防、急救、康复”于一体,服务半径公里、服务人口余万,辐射川、滇、黔三省毗邻地医院,使医院驶入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陈文智
历任贵州医院副院长、总会计师,现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医院管理》杂志社全国理事,医院协会疾病与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健康报》社理事会理事,医院管理协会常务理事。
机制改革矢志创新
随着新形势下医疗卫生工作的不断上升,医院的发展战略更有实用性,陈医院作为一院之长的责任,以全部的心思、高效的节奏凝聚“正能量”,把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和谐医患关系作为民生事业来抓,在核心策略、质量策略、管理策略、技术策略、人才策略、营销策略、文化策略上求突破,医院战略规划;在医院运营管理上锐意改革,直面医疗卫生行业自身问题,医院的旧有模式,立足新规划,实现新跨越,从强化人才队伍、医疗质量、学科建设、信息化提升、医院文化等入手,大胆推行人事改革。推行全员竞聘上岗制,以“能者上,庸者下,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为用人标准;实行医疗业务体系改革,细分临床科室与专业,明确职能科室责任,减少职能交叉,提高工作效率和业务水平;实行绩效考核制度改革,根据“多劳多酬、同工同酬、绩效优先、公平公开、科学管理”等原则进行绩效工资分配,并与医疗安全、工作效益、患者满意度、工作量等紧密结合起来,使薪酬分配更加合理。除此之外,还将管理要素、技术要素、风险要素引入分配中,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研人才,匹配科研经费,设立了安全奖和科室基金,用于对本科室工作业绩突出的业务骨干奖励、进修学习补助、课题论文奖励,使之形成重科技、谋发展的氛围;实行后勤工作社会化改革,后勤服务更专业、高效、节约。通过管理上的改革,医院关系理顺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目标明确了。
医院的发展与先进的管理方法确实直接相关,院长需要具有战略性的“营销”能力和伙伴关系的管理能力。为此,医院进行准确的战略定位,在深化医改工作中,把医院的发展思路与出路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院长的组织建设能力,不断优化医疗流程和医疗质量的能力,医院管理新路,在医院的新技术引进应用、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医疗质量、医院管理等方面均作了大胆探索,为医院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医院的管理要求,还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及运作机制,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向优秀人才和临床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机制;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工程;建立了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合理流动机制;规范了设备、药品、医院物资集中招标采购等工作。此外,加强医疗质量过程管理,有效防范医疗差错和事故,使医疗质量不断地持续改进。
在陈文智的大力倡导下,医院还增收节支,建立了成本费用预算管理制度,调整、优化了财务收支结构,严把预算支出,减少预算外开支,有效提高了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培养人才谋划长远
在人才建设中,陈文智努力通过多种方式培养人才、引进人才、使用人才,每年拿出经费多万元,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借船出海,借智发展。走出去:有针对性地选派业务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到著名医学院校、专业培训机构进修、学习、培训。请进来:~年,邀请了国内外知名医疗专家,举办专题讲座近30次;开展院内培训、岗位练兵、技能操作比赛余次,培训医务人员2万余人次;举办在职研究生班,培养本土人才78名,60人晋升了高级职称。
积极探索与医学院校、医院合作方式,先后与中山大学一附院、医院、遵义医学院、医院、医院等名院建立长期帮扶关系,开展远程教学与远程会诊、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和儿科医学护理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举办大型学术交流活动,搭建沟通交流平台,使医院医技人员及时了解最新学术动态,掌握临床前沿技术应用情况,并开展对外学术交流,学习外国专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教学查房、手术示教、学医院学术水平。
近年来,该院获国家政府特殊津贴3人,省特殊津贴1人,市政府特殊津贴2人,市管专家2人,市拔尖人才3人;全国“三八”红旗手1人;省级巾帼英雄1人。医院每年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共获省、地厅级科技进步奖10项,医院发展的“瓶颈”。
学科建设铸就品牌
特色立院没有先进的医疗设备作支撑就无从谈起。陈文智认真研究并结合毕节医疗现状,筹资万元,增添先进设备,积极引进并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引进高尖端医疗设备多台/件。
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的陆续投运,医院全力推进医学新成果、新技术在临床一线的应用。年以来,医院先后开展门脉高压手术、肝叶、胰、十二指肠切除,心血介入,神经外科介入,颅内肿瘤手术治疗,腹腔镜肾癌摘除,腹腔镜直肠癌根治等诊疗技术。完成了该市首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首例腹腔镜肾癌根治术、首例“漏斗胸”手术、首例腹腔镜技术切除肾上腺肿物手术、首例DSA全脑血管造影术、心血管造影、支架植入开通术、外周血管支架植入、绵状血管瘤摘除术、后颅窝巨大肿瘤手术摘除术等高难度手术例。这些新技术的开展,填补了毕节市医疗技术空白,打造了一批品牌学科。
文化先行提升内涵
“众擎易举,独力难支。”医院的发展需要有一个坚定的领导班子。医院班子建设入手,充分发挥每个班子成员的作用,在班子中形成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和谐共进的氛围。
医院还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相继开发电子政务、电子图书馆、医院门户网站、HISPACSLIS、电子病历、电子处方、合理用药、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处方点评等新的信息管理系统,创办了《医院报》,医院电子图书馆,使0多种医学报(刊),医院内网上任意检索,医院电子政务管理系统,年节约办公经费近30万元,在医院的工作效率与决策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大大增强了职工的归属感。
在陈文智的带领下,医院先后有效应对雪凝灾害、“5·12”汶川地震、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抢救、医疗救治及重大传染病事件的防控处置,为当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积极开展“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对口帮扶”、“义诊咨询”等活动。医疗收入反哺公共卫生,开设廉价病房,减免贫困患者医疗费用,积极开展“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侨心光明”行动、“西部贫困家庭疝气儿童手术康复”项目和“幸福微笑”项目,使名残疾孤儿恢复健康、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名患儿茁壮成长和76名唇腭裂患儿绽放幸福微笑,医院的公益性。
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和单病种付费工作,按上级要求及时开通“新农合”直补工作,仅年,医院就收治“新农合”患者2.3万人次。落实基本药物制度,药品网上采购率99%,医院基本药物网上采购名列贵州省第二名,赢得了广大患者和社会的满意。
除此之外,随着国务院批准《深入推进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规划》的出台,该院托管了小坝卫生院,仅试运行3个多月,先进的管理模式、医疗技术和服务理念,增强了卫生院的发展后劲,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来源:医院管理论坛报作者:王秀珍周文波
(原创文章转载需获授权)
医院管理论坛报|权威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