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门静脉癌栓治疗的新突破

门静脉癌栓(portalveintumorthrombus,PVTT)是肝癌的治疗难题,40.0%~90.2%的肝癌患者存在PVTT。癌栓一方面可阻塞门静脉血流,影响肝功能,出现转氨酶、黄疸升高,加重门静脉高压症,出现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另一方面可导致肿瘤细胞肝内转移,加快肿瘤进展和复发。合并癌栓的肝癌患者预后极差,平均生存期小于4个月。目前,针对癌栓的治疗,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患者一旦出现癌栓,意味着可能失去外科手术、肝移植机会。广州医院微创介入科主任朱康顺教授,长期致力于肝癌门静脉癌栓的治疗研究,在国际上首次依据门静脉癌栓分型,探讨了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分子靶向药物索拉非尼治疗伴门静脉癌栓肝癌的疗效(研究论文发表在Radiology,,:-.)。近年来,朱康顺教授又在TACE基础上,应用I放射性粒子治疗门静脉左右支及主干癌栓,取得了显著疗效,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研究论文发表在EurRadiol,,26:-.和介入放射学杂志,,06:-.)。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I放射性粒子治疗门静脉癌栓,为肝癌患者带来了福音。

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是一种将I放射源植入肿瘤内部,让其以摧毁肿瘤的治疗手段。I放射性粒子释放低能γ射线,穿透半径1.7cm,半衰期59.6天。与传统外照射治疗相比,I放射性粒子治疗PVTT具有以下优势:①靶区局部照射剂量高,可以更有效杀死肿瘤细胞,与此同时,靶区周边正常组织器官的放射性损伤可控制在最小范围;②植入于体内照射靶区,照射范围不受呼吸及体位等影响;③对靶区的照射为持续性,可不间断地以治疗剂量对肿瘤进行照射,作用于各个增殖周期的肿瘤细胞;④术前以TPS制定计划,可精确控制肿瘤整体的照射剂量,并确保肿瘤内部照射剂量均匀一致。

I放射性粒子示意图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示意图

典型病例如下:

病例1:

患者,男性,50岁,因“发现肝内占位病变”入院。患者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实验室检查提示AFP大于ng/ml,影像学表现为典型的“快进快出”的肝癌表现,结合患者既往慢性肝炎病史,根据肝癌最新指南,确诊为:肝右叶巨快型肝癌伴门静脉右支癌栓。我们为该患者制定了“以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控制肝内肿瘤作为基础,以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门静脉癌栓的近距离照射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案。

术前MRI增强检查诊断:肝右叶巨快型肝癌合并门静脉右支癌栓

该患者粒子植入2年后(经历了2次TACE):肿瘤及所在的肝右叶萎缩,癌栓消失,门静脉主干通畅,正常肝实质肝左叶明显增大(维持了正常的肝功能,阻止了癌细胞向主干生长)。该患者已生存超过4年。

病例2:男,57岁。肝S7段肝癌伴门脉右支癌栓累及主干

图1,2:粒子植入到门静脉右支癌栓内部,距离主干癌栓近端1.7cm内;图3,4:术后36个月复查,门脉主干及右支癌栓消失,门静脉主干仍通畅,伴门静脉侧枝形成。该患者已生存5年,肿瘤无存活。

病例3:男性,53岁,腹胀半月入院。CT检查:诊断肝左叶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左支及主干癌栓形成。

粒子植入后22个月,门静脉左支、主干癌栓消失,肿瘤及所在的左外叶萎缩,肿瘤无存活。肝右叶正常。患者已生存超过4年。

广州医院

微创介入科

就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wkh.com/jcff/126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